现代医学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提出几种致病学说,以交感学说[1]普遍接受度高,面神经长期受血管的搏动性压迫,损伤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外膜,同时面神经出现脱髓鞘改变,面神经冲动可通过交感神经纽带传至其他面神经纤维,从而出现面肌痉挛。目前该病的西医疗法以口服药物、注射肉毒素及手术治疗为主,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也因此限制了各类治疗方法的推广。
中医学认为面肌痉挛乃面部筋脉挛缩、拘急之象,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为“瘛瘲”“痉证”“筋惕肉瞤”等来论治。本病病位在面部筋脉,《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李东垣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面部筋脉在上,风邪易袭,因其动摇不定之性,加之病久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却温煦濡养则出现筋脉挛急、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