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医针刺治疗及辨证论治
早在《内经》中就出现了外治法治疗噎膈病的记载,清代医学家吴师机认为:“草木之菁英,变汤液为薄贴,由毫孔而入其内,亦取其气而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针灸穴位亦中药作用。每个穴位相当于一味中药。外治法的特点为:简、便、验、廉。
辨证针刺主要依据切脉辨证,随证调整针刺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之旨。切脉可以通过掌握脉象的改变来掌握脏腑、经络、气血等变化,及时调整针刺取穴及针刺手法,显著提高疗效。
古代医家认为食管癌可分为四个证候:痰气阻膈证、瘀血阻隔证、气虚阳微证、阴虚热结证。史志刚名中医认为,根据食管癌部位位于任脉走行之处,以局部选穴为原则,故多选用任脉上的穴位: 如巨阙、上脘、中脘、下脘。此外史志刚名中医认为天鼎穴对于缓解噎膈症状效果较佳。天鼎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其主“饮食不下”,可理气化痰,缓解食道癌病人进食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针对不同证型,针刺所选穴位也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