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贫困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贫困及扶贫问题的研究源于美国经济学家Nurkse提出的贫困陷阱循环理论,之后,Sen、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研究人员或机构又陆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4],人们对贫困的理解是逐步扩展和深入的[15]。为了更好地衡量脱贫实效,并适应新时期复杂的扶贫形式,应创新评估思路,建立一套多维度动态考核评估指标体系[16]。目前我国学界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大致基于两个方向,即“多维度评估框架”和“可持续生计框架”[17],但已有的评估指标体系往往缺乏对各方面致贫原因的深入研究[18]。此外,由于评估过程中的管理缺失,而导致的“评估效果不准确”、“指标出现偏向性”、“评估过程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时有出现。因此,有必要针对具体的扶贫工作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估指标系统[19]。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应做到主观与客观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政策落实的精准性、教育扶贫的完成度、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度和扶贫格局的构建度[20]。县域行政区划依然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扶贫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1]。我国学界对指标体系的研究较为广泛,涵盖教育扶贫评估[22, 23]、金融扶贫评估[24]、农业扶贫评估[25, 26]、财政扶贫评估[27, 2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