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
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于第36天干预前取材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肉眼观察可见正常组和造模组大鼠结肠未见明显组织损伤,无明显充血水肿;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各层组织结构完整,结肠壁上皮细胞完好,腺体形态正常分布均匀,未见黏膜层明显充血水肿、溃疡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炎性改变;造模组大鼠结肠除黏膜层组织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余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表现无明显差异。详见图1。
2.2各组大鼠AWR评分
各组大鼠治疗前AWR评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较,在20mmHg,40mmHg,60mmHgCRD刺激下,造模组大鼠AWR评分明显增加(P<0.01),在80mmHg强度CRD的刺激下,造模组与正常组比较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大鼠AWR评分增加。结合前面的病理学观察结果,提示采用CRD刺激诱导的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治疗后AWR评分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各个压力等级下AW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慢性内脏痛形成;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FCA组在各个压力等级下AW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电针能够降低IBS大鼠内脏痛,FCA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降低了IBS内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