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主要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
一是微观企业层面,如Min 和Joo (2006)[1]通过DEA 模型对美国物流企业(UPS、Fedex等)的运营效益进行研究;韩东亚和刘宏伟(2019)[2]以80家上市物流企业2013-2017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研究中国物流产业的效率发展情况;李晓梅和白雪飞(2016)[3]整合了2006—2015年我国16家上市物流企业的面板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16家上市物流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综合效率进行研究分析。
二是中观行业层面,如王金凤、翟雪琪以及冯立杰(2014)[4]通过建立煤矿生产物流的安全投入指标以及优化模型,对河南某煤业集团下属矿井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汪旭晖和文静怡(2014)[5]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了2003-2011年我国23个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农产品物流效率;程书强和刘亚楠(2017)[6]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我国西部地区各省以及自治区的农产品物流效率,并对其效率变化和区域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