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公民教育目标的政治性
凸显公民教育的政治性色彩离不开以传统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认同教育。国家认同是“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理活动”。[3]国家认同的形成在本质上是民族国家通过政治与文化建构意义的过程,它涉及通过建构形成某种特性,正是这种特性为民众提供了认同的对象和标准,只有当民族国家建构某种特性,且这种特性被绝大多数国民认同时,国家认同才得以确立。正如李普塞特所说:“美国的独一无二源于它开始一场革命,并从意识形态上界定其存在的理由。……那些拒绝美国价值观的人就不是美国人。” [4]
但20世纪后期,这种强调“美国信念”的传统价值观收到了来自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严峻挑战。在公民身份问题上,当时美国学界流行一种观点“不应期待移民爱国和为国效忠、认同和归附于美国。” [5]这在也激起了关于“美国化”和族群认同,以及外来移民是否会对美国主流价值观产生冲击的讨论。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也注意到,随着社会史等新史学的兴起,作为传统社会科课程中核心课程的历史学科的地位大大下降。[6]但对于历史课程的重视是建国时间并不长的美国培养国民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历史和社会科课程通过直接教学的方法,将宪法和《独立宣言》作为最高经典进行传播和灌输,努力宣扬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价值观念。9.11事件后,美国社会在新保守主义者的倡导下,重新将视线投向了历史教育,试图通过历史教育,帮助学生内化那些有助于捍卫美国民主传统的重要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利坚民族的认同,增强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