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更新日期:2021-03-26     浏览次数:164
核心提示: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汉代刘向《说苑善说》中就有关于《越人歌》的记载,并且有了汉译。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壮族先民的歌谣和壮歌汉译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汉代刘向《说苑·善说》中就有关于《越人歌》的记载,并且有了汉译。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壮族先民的歌谣和壮歌汉译对照。至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则见诸不少史籍。如《舆地纪胜》《坚弧集》以及清人张祥河《粤西笔述》(1845)等。此外,古代学者对于壮族山歌的研究还有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1985)、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1986)、明代邝露的《赤雅》(1985)、清代张祥河的《粤西笔述》(1845)等。还有民国时期刘锡藩所著的《岭表纪蛮》(1991)、王逊志主编的《广西边防纪要》(1941)、出版于1942年的陈志良编著的《广西特种部族歌谣集》等,均有关于壮族山歌的记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学研究会编写的《广西各地歌圩情况》首先简单介绍了歌圩的起源,并记录了广西各地歌圩的情况;潘其旭在《壮族歌圩研究》探讨了广西壮族特有的歌圩的形成、演变、发展及传承过程;黄革在《瑰丽的壮歌》中也对歌圩和歌圩的习俗进行了讨论;梁肇佐的《壮族歌圩调查研究》对广西壮族歌圩的概况、代表性歌圩、壮族歌圩的社会功能以及文化底蕴等进行了考察研究,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歌圩活动并将其打造成文化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武松林的《岭南壮族山歌术语的多元特征及唱法探讨》总结出了壮族山歌的演唱风格;王恒华的《广西壮族民歌的审美透视与文化内涵》分析出广西壮族的民歌不仅有着多角度的美,还有传统习俗文化、社会体制文化等等;农丽婵的《大新壮族山歌艺术特点刍议》阐述了大新山歌的艺术特点;万芳雪的《广西隆林壮族山歌研究》分析了隆林壮族山歌多层面的内涵;邓国强的《广西壮族情歌探析》探析广西壮族情歌的文化价值,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