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益递减是自由主义的基石
古典自由主义源自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成熟于马歇尔基于收益递减的均衡范式。自由主义认为市场可以自动实现最优的资产配置,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全面的私有化。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宣告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终结,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形态。凯恩斯认为,工资刚性和非理性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不足,同时消费和投资不足进一步恶化非理性预期,从而导致经济出现向下的正反馈循环,不会像古典经济学所指出的那样会自发回到均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非理性预期导致消费和投资持续下降,货币政策会陷入流动性陷阱。为了克服投资和消费的螺旋式下降,政府需要扩张财政投资,通过乘法效应,使得经济重回扩张路径。
但是,随着1970年代 “滞涨”的出现,凯恩斯主义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的自由主义传统再度抬头,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新自由主义包括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多个经济学流派。相较于古典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换汤不换药,依然基于马歇尔均衡范式,但引入了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产权明晰,市场就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因此新自由主义主张放弃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通过产权的私有化,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来明晰产权,从而实现基于收益递减的最优化。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随着90年代“华盛顿共识”的出现达到了高潮,也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的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