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怎样的热爱,就写出怎样让人热爱的作品
影片中,柳青曾伫立托尔斯泰墓前良久。事实上,正是在那场时空交错的神会中,托尔斯泰的两滴精神血脉,在柳青的生命中渗透舒展。一是托尔斯泰作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激励着柳青去书写“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镜子”的不朽作品。二是托尔斯泰“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环境中”的创作方式,催生了柳青“想写谁就先成为谁”的念头。正是这样交织融合的两条精神血脉,鼓荡着柳青的心旌,自京城一头扎进皇甫村,与他要书写的人物共进退、同悲喜,完成了血肉丰沛的《创业史》。他之所以能几无障碍地进入角色,根本上还是因为他在情感上深爱着他的人民,爱得深沉,也爱得纯粹,这在影片中有广角度、多层次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