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孟子以心论性
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为人人具有,故孟子所谓人性本善,是从人人具有仁义礼智之四端之心出发,此四端之心若能扩充之,即可以发展为性善,则为圣人之本善,此四端之心若不能扩充之,则无法显现人之性本善,性之本善在后天为人时,是否可以显现为仁义礼智四端,此为孟子以心论性之关键点。四端之心在孟子看来,即为人之性善本源,所以人必须要扩充善端,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即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正是因为人有人心。人皆有人心,实则人性之所以为善,孟子言性善时,非常注重“性”为“人之性”,正所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仁是人应有之心,义是人应行之路,此即人性,由此可显,孟子正是借四端之心来言说人性本善,人之性善皆是由于人具有恻隐之心等四端之心,这四者所谓善端,扩充之后方可彰显出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