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的含义是与客观事实不符
更新日期:2021-06-17     浏览次数:217
核心提示:三、信息性质:虚假就虚假信息中的虚假,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信息必须具有欺骗性,即在当时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足以使一般人信以为真,且信息中所言

三、信息性质:虚假
就虚假信息中的“虚假”,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信息必须具有欺骗性,即在当时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足以使一般人信以为真,且信息中所言的事件马上就会发生,使得公众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去进一步确认信息的真假,从而认为事件难以控制和避免,产生恐慌的心理状态。[ 参见刘晓山:《论散布“航空炸弹”行为的刑法规制》,载《法学评论》2014年第1期,第171页。]原因是,既然这样的虚假信息可能扰乱社会秩序,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可信度。如果其虚假性能够被一眼看穿,则无人相信,自然也就不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就如虚假广告,必须具有一定可信性才值得处罚,如果是夸张到离谱的广告,反而不会有人相信,不可能对任何人造成欺骗,也就没必要作为虚假广告罪的处罚对象了。
在日常用语中,虚假的含义是与客观事实不符。然而,考虑到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单纯与客观事实不符的信息,不一定是本罪中的虚假信息。本罪中的虚假信息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客观事实不符,二是没有充分根据。只有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是本罪中的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