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文艺 » 正文
把箜篌竖于怀中用双手抱持演奏
更新日期:2021-07-20     浏览次数:193
核心提示:一、北壁箜篌图像的形制分析封淮安王,墓葬年代大概在贞观四年(公元631年)。在李寿墓的墓道、墓室、天井等处出土了大量壁画,画工精美、内容丰富且

一、北壁箜篌图像的形制分析

封淮安王,墓葬年代大概在贞观四年(公元631年)。在李寿墓的墓道、墓室、天井等处出土了大量壁画,画工精美、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具极高的学术价值。墓室北壁伎乐图(图1-1)就是其中一部分,描绘了贵族内宅生活享乐的场景。学界对于图中前排女伎所持乐器的形制存在分歧,一般认为前排女伎所持乐器从前至后依次为笙、五弦、琵琶、竖箜篌、筝。[1]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女伎所持笙和筝为汉乐,而中间三种五弦、琵琶、竖箜篌均为胡乐,其中竖箜篌的归属与形制。

其中卧箜篌属于中原传统乐器,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外观上看形制较小,与琴、瑟颇为相似,多为七弦。而竖箜篌学界一般多认为源自西方的竖琴,经西域传入中原,在新疆的各种石窟壁画中造型各异的竖箜篌是最常出现的乐器之一。[3]所谓的“竖”,顾名思义是把箜篌竖于怀中用双手抱持演奏,由此文献又多称为“擘箜篌”。《后汉书·五行志一》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城贵戚皆竞为之。”《隋书·音乐志》也说:“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文献中所谓的胡箜篌、竖头箜篌就是来自西域的竖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