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人”观下的人性。
然而无论是中国的显学还是隐学,其人性观多与“天”有一定的关联。儒家思想是中国主流思想的代表,儒家鼻祖孔子已然关注了人性的问题:“性相近,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他也曾说过,“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孔子把人性看作上天天性在人身上的反映。孟子肯定了孔子的观点,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其意在于知晓人的本性,就知晓了天命;朱熹认为,“先天之性”受命于天;张载认为人性包括“天地之性”,是人“气”的本性,也是宇宙的全体之性,是一切事物,乃至于人所共有的。分析以上观点可见:先贤认为从人性产生到人性运转,人性与天紧密相关。道家始祖老子与庄子认为,“天”是宇宙运转的最高法则,人应当顺应“天”,顺其运行的自然轨迹,自然地去行事,即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也为庄子《大宗师》所示,“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庄子·大宗师》),道、理、人、事、物是通而为一的,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赋予天的自然性,人自然无为地效法天道,人道与天道相互牵涉。法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由道产生,人性亦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