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哲学 » 正文
自我生成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更新日期:2021-08-10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一、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满足以及积极情感的产生是要在主动的、高效的接受下进行的,从而思想政治

一、接受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满足以及积极情感的产生是要在主动的、高效的接受下进行的,从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成为受教者的客观实在获得,产生获得感,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地接受,并且进行自我生成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接受理论本质上是二而一的,前者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而接受理论是从受教者的角度出发,因此将接受理论引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的探究中,有利于切实提升其获得感,打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攻坚战。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德国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和沃尔夫冈·伊泽尔(Wolfgang Iser)等在吸纳以解释学为主等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在哲学解释学领域,海德格尔、加达默尔等人对接受问题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观点强调研究的重点在于人的存在本身而不是求知的方法,实现了解释学本体论的转向,同时,海德格尔提出了读者的“前结构”理论,加达默尔提出了“合法的成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