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南未归客—精神的桃花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自屈原在《招魂》中哀婉的吟出“魂兮归来,哀江南!”之句后,江南便成为了士人心中精神皈依之所。虽然豪放如苏轼,并不拘泥于自然地理上的变化,在他看来,不论身在何处,都应当泰然处之,正所谓“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临江仙》)可是从他的词作来看,他对于江南的依恋,沉醉和欣赏却是远远过于塞北之地。
元丰七年(1084)九月,苏轼在宜兴买得庄田。他在《菩萨蛮》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 有书仍懒著,且慢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苏轼是典型的士大夫式文人,他和同朝的很多官员与文士一样,是精神世界探寻的先驱和播种者。而他最终在探寻当中选择了一条同陶渊明相似的路途,而这种选择,更多的带有一种主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