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务型教学法和“活力课堂”通用教学模型
任务型语言教学观点首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Vygotsky 发表的《思维和语言》一书中。之后,珀拉胡(Prabhu)于1979年至1984年在印度开展交际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黄歆,2018:117)。英国语言学家Willis在1996年出版的《任务型学习原理》一书中归纳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基本框架、主要特点、任务分类等,认为任务就是为了交际而进行的活动,是学习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结果而使用目标语言的过程(Willis,1996)。自此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基本形成了自身体系,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我国,英语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课堂中,以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夏纪梅教授首先建议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让课堂社会化和语言真实化,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社会能力和生存能力(夏纪梅,孔宪辉,1998:34)。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着重强调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这顺应了我国当前英语教学趋势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