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对蛇咬伤疾病的研究机制
蛇毒毒液的主要成分为酶、多肽、糖蛋白和金属离子,可对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肌肉组织等产生损害。在我国毒蛇种类超过60种,根据毒液对机体的作用效应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细胞毒、混合毒四类。其中神经性蛇毒可作用于神经元突触的前、后膜,通过竞争性占领突触后膜的胆碱能受体,使得上一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无法与该受体结合,导致神经传导受阻;也可抑制突触前膜神经元乙酰胆碱的释放,达到阻滞神经传导的作用。细胞型蛇毒作用于局部组织,使组织透明质酸聚集、细胞间质溶解、组织通透性增强,使伤口局部产生肿胀疼痛,引起相关组织器官的变性坏死。血液型蛇毒毒液多含蛇毒蛋白、类凝血酶等肽类物质,其可通过诱导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溶血因子、促凝因子等多种因子的释放,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红细胞膜脆性、促进溶血、促进微循环血栓形成的效果,严重者继而引发类DIC的消耗性凝血疾病,称作蛇毒诱发消耗性凝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