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误读与改造:现实主义真实观的本土化阐释
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模仿说”,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抑或是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都体现了对历代文艺家们对现实主义文艺真实观的探讨。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后,人们对现实主义的接受是经过本土化地阐释与改造后的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如同中国知识分子对易卜生戏剧的研究、介绍,多是出于文化革新和社会启蒙的历史要求,而忽略了对易卜生早期浪漫主义戏剧和晚期象征主义戏剧的关注,这本身便是一种偏向实用主义的误读。熊佛西在《易卜生的艺术》一文说:“拿功利和效用的眼光去看艺术品,那是对艺术没有相当品味的表征……”,借此表达了对易卜生作品片面化接受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