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工市民化
2002年,有学者初次提到农民市民化问题,指出“解决中国农民的根本出路,是乡下人变城里人,农民变市民”[1]。现今,多数学者认为农民工市民化,即农民工像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工作和交往,以及享有城镇居民的福利和社保[3]。包含学历、健康状况、年龄、技能水平等特征的人力资本,以及包含关系的广度、深度等特征的社会资本,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和意愿的重要因素[2,3]。此外,还有很多学者采用多指标来评价农民工市民化,其中有从城市收入、职业状况、城市居住、城市融入、城市身份认同、城市转化意愿等六个方面去度量[11];以及从农民工基本素质、社会接纳、经济状况、心理认知等四个方面去衡量[12];还有从居住条件、社会关系、经济生活、心理认同、政治参与五个方面来评价农民工市民化等[13]。但是很多研究者把参照对象的城市居民看成是享有同样体面的城市生活群体,然后把处于市民化中的农民工与这个群体进行比较。然而,城市居民也有上、中、下多个阶层,他们所享受的每项城市福利并不都是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