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常存在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情况
更新日期:2021-11-05     浏览次数:127
核心提示:(二)破假借王引之在《经义述闻通说下》经文假借一条中表明: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

(二)破假借

    王引之在《经义述闻·通说下》“经文假借”一条中表明:“至于经典古字声近而通,则有不限于无字之假借。往往本字见存而古本则不用本字而用同声之字,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即古本古书中,常存在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情况。因而,若要准确训释,则须还原本字。这种训释汉字的方式就是“破假借”,不明假借难以读古书。陈奇猷在《吕氏春秋·六论》中较广泛地使用了该种训诂方法。

如《开春》篇“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条,根据《说文》“抚,安也”,《战国策》作“扶社稷安黔首”,陈奇猷认为“扶”字当是“抚”字的同音假借字。“抚”字上古音鱼部滂纽,“扶”字上古音鱼部并纽,二字皆隶鱼部,读音相近。又如《有度》“容动色理气意六者,缪心者也。”条,《说文》“搈,动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