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区凝聚力、社会解组理论和集体效能理论背景
社区凝聚力与居民被害的关系可以由社会解组理论和集体效能的相关理论来解释,两者均认为有较高社区凝聚力的社区,邻里之间关系更紧密,社区犯罪率会更低。
社会解组理论发端于20世纪初,其本质上认为犯罪是社区各种不利状况的产物。在社区凝聚力较弱、人口流动性大的社区,就会导致社会解组现象,无法达成共识去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9]。一个社会解组的社区就是社区居民之间互不信任、不团结、不熟悉等而逐步造成的,根据社会解组理论的解释,提高居民的信任度、熟悉度、互助度等,进一步提高社区凝聚力,有助于降低居民被害率的发生。
集体效能是居民为了公共利益而形成的凝聚力,是社会关系和非正式社会控制的结合。其中,相互信任和自愿性是主要因素。[1]社会凝聚力的主题包括“邻里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以各种方式帮助邻里,与邻里交往的频率,共享的文化习俗以及在社区项目上的合作[10]。社区凝聚力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社区归属感和成为社区长期居民的愿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