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发病机制
CM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Dean[5,10,11]等认为,其危险因素与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相似[25],如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等。较小直径的冠状动脉(不能通过血管造影显示)构成冠状微循环,通常提供显著的血管阻力。正是这些小血管口径的变化决定了冠状动脉血流,从而使心肌氧需求与心肌灌注的适当匹配。前小动脉(直径100 - 500μm)和微小动脉(<100μm)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前小动脉能产生血管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心肌血流的调节;较小的微动脉通常提供大部分的血管阻力,因此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微动脉可能不受内皮血管舒缩调节,主要对周围肌细胞根据能量消耗产生的不同数量的局部代谢物浓度作出反应[26]。冠脉微循环构成了冠状动脉循环阻力的70%,心肌氧的输送几乎完全依赖冠状动脉血流,冠脉血流量必须与心肌氧需求相匹配,以防止心肌缺血。CMD可减轻压力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增加,严重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心肌需氧量和血液供应的不匹配,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