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弃科考,批科举
面对鸦片战争以降外侵不断、民变迭起的国势日蹙,科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递进的批判过程,尤其是到维新变法前后,对科举的针砭达到高潮。“维新派”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博弈中出现的“文化撕裂”与“现代性焦虑”作用下,采取的负面化评价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科举认识。[15]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这些人主张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讲西学。
甲午战败使得当时的中国形势愈发危急,泱泱大国败于弹丸小国的严酷事实也教沉浸于博取科举功名的严复清醒过来,深刻意识到此条迂缓之路根本救不了中国,于是毅然决然放弃了科考之道。目睹了晚清科举制度由盛转衰直至被废除的过程,严复以四次亲历科考的体验,并结合二十来年的西学积累和生活阅历,深刻批判了八股取士及科举,可谓是鞭辟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