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抽动障碍西医学研究进展
抽动障碍最早是于1885年由法国医生乔治·吉尔斯·妥瑞发现,由此并命名为Tourette 综合征,目前抽动障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中国儿童的发病率高达6.1%[4]。它的特点是多种运动性和发声性动,常始于童年。患有抽动障碍的儿童还伴有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症(OCD)、焦虑障碍、或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集中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去抑制,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5,6]。抽动障碍的患儿除会遭受身体的痛苦外、少数则有社交孤立、情绪障碍,并有学业不佳的风险,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甚至加重抽动患儿的临床症状。抽动障碍的治疗目前全球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且药物控制效果欠佳,复发率高。抽动障碍的预后一般,抽搐症状通常在成年期缓解,而其合并的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可能持续存在,甚或伴随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