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麻黄类方的传统研究
《伤寒论》是后人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整理编撰而成,主要阐述外感热病的治疗规律。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其中,以麻黄为组方核心主要成分的经方有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麻杏薏甘汤、越婢汤等。麻黄性温,味辛、微苦,入手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因其宣透表邪、发汗除湿、温散寒凝的功效[2],可除皮肤之寒湿、通过发汗解湿毒之邪,故而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疾病的治疗当中[3,4,5]。
《伤寒论》中麻黄常与桂枝、杏仁、生石膏、附子等药物配伍,共奏散寒解表、宣肺化饮之功。麻黄得桂枝之温通经脉可温经散寒、祛风止痹;得杏仁之降气止咳可散寒定喘;得生石膏之辛凉可清热平喘;得干姜之温中燥湿可温肺化饮;得附子之辛热可温经助阳;得白术之健脾燥湿可利湿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