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 “阳化气,阴成形”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中“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后来明代张介宾对此的注解是:“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阳具有运动和弥散的特质,因此能将有形之物化为无形之气;阴静止而凝聚,因此能将无形之气凝结为有形之物[]。阳推动体内精、气、血、津液正常的布散,充养人体,而阳不足,不能发挥其正常的温煦濡养作用,则会使阴偏盛,使体内正常物质凝结,最终形成病理产物,即为阴实,如肿瘤、痰饮、结石此类。“阳化气”不及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阴成形”太过则是肿瘤形成的结果[]。阳虚则体虚乏力,少气懒言,阴结则有形之痰湿瘀血等邪气停留堆积,阳虚阴结,阴阳处于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机体自然患病。由此“阳化气,阴成形”既高度概括了阴阳各自的作用,也能作为一些病理产物积聚类疾病的病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