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稻弱势籽粒淀粉生物学特性
通常情况,水稻弱势籽粒的淀粉形成与颖花在穗上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观察,稻穗中上部一般来说开花较早、灌浆速率快、灌浆充实度好、籽粒粒重较大、淀粉品质较好,被称为强势粒;而稻穗下部(一般指穗基部二次枝梗)开花较晚、灌浆速率相对较慢、灌浆充实度较差、籽粒粒重小、淀粉品质较差的籽粒则被称为弱势粒[6,7,8]。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相较强实力来说,在水稻的弱势籽粒中淀粉一般在胚乳呈现出一种半晶体的淀粉粒形态,且多为一种有棱角的无规则状态。目前,在生物学上对于淀粉粒一般是对其形态、淀粉含量及其比例的研究。淀粉粒粒径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粒径大于20 μm为大淀粉粒,粒径处于1.5~20 μm之间为中淀粉粒,以及小于1.5 μm的小淀粉粒。前人研究发现,水稻弱势籽粒中淀粉粒所占比例最高,并对水稻弱势籽粒大小影响显著。淀粉粒的数量在其中呈单峰分布,体积呈三峰分布,表面积呈双峰分布[9],数量、体积、表面积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且这种规律与水稻整体的籽粒淀粉品质具有一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