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坚持阶级分析。在阶级社会里,文化总是决定于、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代表和反映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也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如,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倡导“重民”“爱民”“利民”“富民”,这些主张无疑是进步的,但它们只是稳固统治阶级政权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与目的和手段高度一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根本性质的不同;又如,中国传统“忠”的思想,既蕴涵着忠正、忠信、忠诚、忠义等进步因素,又含有忠君、愚忠等落后因素。新时代,我们仍要尽“忠”,但“忠”的对象不再是“君”,而是党和人民。因此,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才能鉴别出、舍弃掉其中含有的阶级性、腐朽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