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极为贴近
更新日期:2022-01-26     浏览次数:132
核心提示:1、病机斟研,达地知根心衰二字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脾胃部第三》: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浮而沉。虽然明确提出心衰,但其原文主要是对于脾

1、病机斟研,达地知根

“心衰”二字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脉经·脾胃部第三》:“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浮而沉”。虽然明确提出“心衰”,但其原文主要是对于脾胃病所导致的心气衰微做论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心力衰竭[3]。反观诸多古籍,多数与现代心力衰竭对应的病名,常以心衰所导致的临床症状所命名,如“心水”“心悸”“喘证”“心胀”等。《金匱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提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燥,其人阴肿”,其所描述的“心水”,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极为贴近。对于心衰的发病机制,古籍对于其描述不甚清晰,近代医家将心衰病机总结归纳为“气虚、血瘀、水停”。其中,气虚中尤以心气虚为代表,贯穿着整个心衰的发病过程[4]。心气亏虚,运行血液无力,停留而瘀;血行不利,亦会阻滞气机,气行受阻,久而虚损,二者相互促进,终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