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研究领域最早引入了脆弱性概念,后延伸到多个学科。一般来说,脆弱性是指遭受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通常包括暴露性,即环境风险下受灾体的暴露程度;敏感性,即受灾体可能遭受危害不利影响的倾向;适应性,即受灾体抵御灾害不利影响的能力这三个方面(Fuchs & Thaler, 2018)。社会脆弱性研究关注自然灾害下环境和社会人口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其中比较经典的地方灾害模型(Hazard of Place)对可能影响社会脆弱性的因素进行识别,关注社会脆弱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及其变化(Cutter et al., 2003),为量化社会脆弱性水平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基础。本文参考地方灾害模型,结合中国具体社会经济背景,基于数据的整体性、可获得性,本文共收集了26个社会脆弱性相关变量,通过多重共线性分析剔除了高度相关的17个相关变量后,得到共9个变量用于构建社会脆弱性指数,可分为经济发展、产业类型、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个大类(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