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型痴呆(MD),其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可伴有幻觉、妄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8]。老年痴呆作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具有不可逆性,且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缓病程尤为重要[9]。
我国对痴呆的研究和医学实践源远流长,在此期间,中国古人对痴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老年呆病自《黄帝内经》始已有很多论述。《灵枢·海论》“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胫疫眩晕,目无所视,懈怠安卧。”明代《景岳全书》“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清代王清任等对此有论述为“年高无记性者脑髓渐空”且在《辨证录》中也有“呆病门”等记载[10]。中医上认为老年痴呆主要是由肝肾不足引起肾精亏虚,不能充养脑髓,则髓海空虚,而导致痴呆症状。且将其分为肾虚型、脾虚型、痰浊型、血瘀型、热盛型、阳亢型等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