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的形体构意及本用职能
甲骨文、金文字形中的“三”由三个横画或三个斜点会合构成。战国文字、篆文,承自金文。隶书、楷书沿之,无所改易。指事字,本义是数词,即二加一为三。《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广韵·谈韵》:“三,数名。”又表示序数第三。《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引申之又泛指多数。《论语·公长治》:“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刘宝楠正义:“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三”字本用三横表示数量,战国文字中或在原形上追加“戈”或“戈”为繁形,其中加“戈”之形一直沿袭至汉代。甲骨文“三”字作“”,三横等长,“气”字作“”,中间一横较上下两横短,二字是有严格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