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提到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一种是浸泡法,所需时间较长,需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另一种为沾蘸法,所需时间较前一种大大缩短,但所用的生长素浓度较高,不宜配置,实验结果没有浸泡法准确。李春艳[4]在实际教学中,将实验材料分组编号后,采用浸泡法,保证了实验的相对准确。马秉侠[4]则是在材料方面考虑到了枝条粗细对实验的影响,他发现直径大于1cm的枝条细胞分裂太弱,小于0.5cm的枝条太细不利于吸收水分,而使用枝条中部完成实验效果最好,尤其是0.5~1 cm的枝条为最佳。
本实验为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选用相同规格的枝条,尽可能做到控制变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把握好实验的细节部分,才有可能使实验结果更加令人信服。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处理过程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把具体的环节处理好,考虑全面,才能找到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最佳途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