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时代主流趋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历了年代的洗礼后,其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也文化的出新。1925 年,莫里斯·哈布瓦赫 (Maurice Halbwachs) 开创性地使用了“集体记忆”这一概念,用来指代每一个“具有一定时空边界的群体”所拥有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共同构成了中华璀璨文明。芜湖铁画最早由芜湖民间铁匠汤鹏在康熙年间制作,以锤为笔,以铁为墨,锻铁为画,风格独特,气韵生动。是我国一项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的“非遗”。 但是在新媒体野蛮生长的社会环境下,以芜湖铁画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技术赋权下的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应是推进而非阻滞。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对于非遗现状的剖析,以及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追溯情感,实现非遗新发展,是中华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运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从集体记忆视角出发,探寻新时代对非遗文化的情感重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