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指出:难能可贵的是成为一名隐喻大师。这是一种不能从他处学来之物,也是一种天才的标志,因为一则好隐喻隐含着在不同事物之间发现相似性(Aristotle,1459: 5-8)。相似性是人感官上对事物内在联系的一致性认识。隐喻的相似有形状相似、功能相似、心理相似等类型(束定芳2011:26-27)。相似性是从源域向靶域进行映射和意义转移的基础,此外,隐喻的理解还需要语境的全程参与。“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种是“情景语境”,另一种是“文化语境”,也可以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语言性语境指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语言环境,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非语言性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身份和地位、心理状态、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