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斯波伯和威尔逊首先在《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关联理论的定义。该理论从格莱斯合作原理中的关联原则发展而来,把语言的交流活动看作"明示—推理"过程。威尔逊的学生格特最早把关联理论带入了翻译研究中。他起初尝试利用关联理论建立一般的翻译理论,但随着硏究的深化,他逐渐发现关联理论本身正是一个强有力的翻译理论[6]。一九九一年,格特的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的问世标志着关联翻译理论的全面发展,也标志着语用翻译研究趋向系统化。该书同时在西方语言理论界、认知语言理论界以及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并继续推动了该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能够运用关联理论来说明文体学、修辞学、新闻传播学、语用学等范畴的诸多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