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质关系中,章学诚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文质观,认为质是第一性的,文是第二性的。章学诚的质第一层意思即“立言有物”,文章写作要本于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古人著为文章,皆本于中之所见,初非好为炳炳烺烺,如锦工绣女之矜夸采色已也。”(《文理》)[2]140又说,“盖必有所需而后从而给之,有所郁而后从而宣之,又所弊而后从而救之,而非徒夸声音采色,以为一己之名也。”(《原道》)[2]104 ;“文非有得于中,发而不得已之言,皆空套也。”(《论文辨伪》)[2]390章学诚是一个传统的儒家文人,他认为私家文学著述始于战国,而战国文章又多本于儒家的《诗》教。在他的认知中,文学写作必须有为而作,出于真情实感,任何空言著述,或者以形式争巧的文章都是无用之文。
章学诚的文质观中独特的一点,是强调了质的经世致用之功。经世致用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理念。浙东学派自清初黄宗羲以来一直提倡文学的实用价值,反对空言著述,立言必以史学为依据,朝着经世致用的道路走下去,此后开启了以万斯同、万斯大、全祖望、章学诚为代表的浙东史学。章学诚指出文章要切于人伦日用,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最典型的例子即文贵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