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人”叙事:对“人”的主体性的思索
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鲁迅曾与挚友许寿裳探讨过关于“人”的三大问题:“(1)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2)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3)它的病根何在?”[]这种对“人的问题”的全面关注,是开启并贯穿鲁迅一生文艺活动的主题。他竭力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张人应把自身作为对象进行自觉思考,呼唤“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并认为那些根植于国民精神底色的劣根性是妨害中国人成为真正的“人”的痼疾,因此他曾寄希望于以笔投戎来改造这“吃人”的国民性。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的视角向读者揭露了一个事实:中国人是“吃人的人“,中国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旧社会的人“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自私怯懦、愚昧贪婪的奴隶形象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