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汉魏时期的书面语和口语文献
更新日期:2022-06-15     浏览次数:192
核心提示:一 念在本土文献中的词义及其引申从心今聲。奴店切。谷衍奎指出:念: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心,从今,会心中想口中念叨之意。常思,惦念义为念的本义

一 “念”在本土文献中的词义及其引申

从心今聲。奴店切”。谷衍奎指出:“念:会意兼形声字。金文从心,从今,会心中想口中念叨之意。”“常思,惦念”义为“念”的本义,“常思”是一种心理活动,当这种心理活动的内容是需要判断和探讨的事情时,“思考、考虑”义自然产生。在先秦文献中,“念”主要表达“惦记;思念”和“思考”义。

先秦时期,动词“念”就已发展出与其相应的名词用法,即“念头”义。汉魏时期的书面语和口语文献中,“念”及其组成的复音词主要用于表示“思考”义和“惦记”义,名词表“念头”义也逐渐普遍。

汉魏时期,“念”发展出“忧虑”、“读诵”、“哀怜”等几个新的用法。当“念(思考)”的对象是一件可能出现问题的事情或某个可能出问题的人时,“思考”义程度加深,引申出“忧虑”义。当“常思”的对象是需要关爱者、小辈或是困苦可怜人时,“念”便发展出了“哀怜”义。“念”这一心理活动表现在具体行动上就口头的读诵。蒋绍愚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说明,他认为:“念”从“心想”变成“口念”,期间的联系是:唐代“口念”的“念”是背诵,既然“念”是背诵,那就需要先在心中“念(想)”熟,然后在口中“念(读)”出来。从时间上看, “念”的“读诵”义大致出现在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