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其发病特征,常将其归为中医学喘症水肿等范畴。对于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虚实错杂是本病的病机特
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其发病特征,常将其归为中医学“喘症”“水肿”等范畴。对于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虚实错杂是本病的病机特点。虚实之间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病情加重。虚者,主要体现在心阳气衰可兼阴血亏虚,心脏的阴阳气血俱虚,导致心脏本身及全身各脏器不能得到濡养,最终形成多脏器衰竭。因此,无论心力衰竭处于何种阶段,均应重视补养心脏的阳气与阴血,达到治病之本的目的,这与西医中使用强心药物西地兰、地高辛等有着相似之处。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阴阳是心阴、心阳的根本,故补脾益肾也是养心的关键所在。实者,乃气滞、痰浊、水饮、瘀血等相互搏结为患,阻碍心脏气血流通,引起或加重心力衰竭症状。中医对其治疗主要为行气化痰、化瘀逐饮,这种祛邪泻实的治法是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的重要措施,与西医通过利尿、扩血管等治疗来减轻心脏负荷有相似之处。②注意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主通调水道,与心主血关系密切。心力衰竭与呼吸功能衰竭往往相互影响,临床呼吸衰竭会加重心力衰竭,因此,治疗中通过泻肺平喘、及时纠正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等达到纠正心力衰竭的目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