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CIMT进展是将SAS与潜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11]。在斑块发展为阻塞性疾病或心血管事件过程中,患者不仅没有临床症状,往往血管功能也表达为正常[12]。随着成像技术的进步,通过颈动脉超声或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等影像技术测量CIMT以筛查SAS已成为可能。
动脉由最内层的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正常情况下,内膜上的单层内皮细胞不会聚集血液中的白细胞;但当单层内皮细胞被促炎细胞因子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或代谢综合征等)激活时,内皮细胞会表达白细胞黏附分子,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和P-选择素,该分子与其同源配体(VLA4)相互作用,促进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滚动并最终黏附到内皮层[13]。白细胞黏附分子还会诱导内皮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等趋化剂的表达,激活的内皮细胞会诱导凝血蛋白的流入。黏附分子的上调导致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被募集到血管壁,该过程是炎症持续存在的关键[14]。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次表达趋化因子,如MCP-1、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y)、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在趋化因子的刺激下,平滑肌细胞从中膜迁移到内膜或内皮下空间,形成纤维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