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文艺 » 正文
哲学和文学领域所涌现的个人主义思潮
更新日期:2022-07-15     浏览次数:137
核心提示:一、肖像画的历史定位及其功用转向肖像(portrait)是舶来词,主要衍生于拉丁文词汇,一方面有描绘取代之意,另一方面有重复模仿之意,二者均强调了肖

一、肖像画的历史定位及其功用转向

“肖像”(portrait)是舶来词,主要衍生于拉丁文词汇,一方面有描绘取代之意,另一方面有重复模仿之意,二者均强调了肖像画的写实性意味,西方二十世纪前的肖像画大多遵循这一发展脉络并以之作为古典绘画主流,即将再现作为绘画的基础;而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语境中,“肖像”的概念往往以“像”称之,而肖像画则被称为“传神”或“写真”,普遍归于“人物画”的科目之下。据柯律格考究,肖像画在中国通常因其礼仪功用而具有纪念意义,或利于满足他者的了解、观看欲望,这与文人士大夫绘画所追求的私密性、超越形似的主张大相径庭故而为大多数文人画家所斥。直至明代,肖像画才由于绘画对文人个人意识建构的积极参与,以及在哲学和文学领域所涌现的个人主义思潮而逐渐越过传统的肖像画的形似边界,扩展了自身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