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又称TPB理论,该理论模型集成了影响行为意愿的内外部因素,从行为与意愿间的关系视角来探索、解释和预测主体行为,这与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行为相符合。基于此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模型框架的修正,将知觉行为控制替换为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行为意愿的四个外部因素: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家庭劳动教育、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劳动观点两个因素,构成影响大学生劳动教育行为意愿的内部因素。
(一)行为意愿
Ajzen(1991)认为行为意愿比信念、态度及感觉等因素更接近行为,因而要预测一个人是否会从事某种行为,就必须了解其对该行为的意愿[1]。Kotler(2003)认为人们都是通过行动与学习,建立信念与态度,进而影响其实际行为。行为意愿是在某一特定约束条件下行为主体发生某种特定行为而自愿付出的努力程度,也认为此时正处于行为真实发生的准备状态[3]。本研究界定为:大学生在接触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后,接受劳动教育相关行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