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达性的内涵可分为两个层面:在客观层面,表示两个空间之间的交通关联程度。在主观层面,分析人的主观感受对空间选择的影响,即心理和感知可达性。由此,影响可达性的关键因素不仅是客观上的时间和距离,还包括人对外界环境的心理感知[8]。
基于此条例基础,建筑师罗密斯在《美国可达性》中赋予了“大众性”设计新的含义,提出景观设计可达性应满足包括所有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内的所有人的需求[9]。此处的可达性更多关注不同人群需求,这与时下“公园城市”中突出的“人性”恰好吻合,因此评价城市公园的景观可达性主体应该是城市所有群体,实质是反应城市居民到达城市公园的主观意愿、以及客观上人群到达某一公共绿地需要克服的阻力和花费的时间精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