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器乐合奏中的细腰型鼓
关于中国细腰型鼓的来源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类鼓在隋唐时期的乐队中已经颇为流行。唐代的宫廷音乐普遍使用细腰型鼓,“燕乐中西凉乐、礼毕、高丽乐、高昌乐、龟兹乐、疏勒乐的乐队中都有腰鼓,《宋史·乐志》还记载唐代‘法曲部’乐队编制中有腰鼓”[]。新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云冈石窟等壁画中的腰鼓图像,国内各地出土的细腰鼓和细腰鼓俑,都充分地印证了细腰型鼓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伍国栋曾有论断:“细腰鼓保存最多、最完备的国家实属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类鼓的形制大小各异,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的称谓。有学者研究表示,细腰型鼓因“细腰”的特征被称为“细腰鼓”,唐宋时限于文献字数简称为“腰鼓”。唐宋文献中还多次出现细腰形状的“都昙鼓”和“毛员鼓”,有学者考证此名称为外来语的音译。“都昙鼓似腰鼓而小,以槌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