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哲学 » 正文
耶稣会“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肇始
更新日期:2022-08-17     浏览次数:193
核心提示:一、适应性传教策略的形成适应性传教策略并非利玛窦首创。这一传教路线经由方济各沙勿略(St.Francis Xavier,1506-1552)初步酝酿,范礼安(Alessandr

一、适应性传教策略的形成

“适应性传教策略”并非利玛窦首创。这一传教路线经由方济各•沙勿略(St.Francis Xavier,1506-1552)初步酝酿,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具体谋划,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3-1607)最早实践,而利玛窦则是这一传教路线的集大成者[]。明代的中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很少与外界有文化上的交流;因此,一个外来宗教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发芽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在明朝之前,基督宗教就曾两次传入中国,即唐代的景教和元代的也里可温教,但都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也没有对中国文化产生什么影响。在利玛窦等人进入中国内地之前,在澳门的耶稣会士也曾企图从澳门进入内地传教,但因受到民众官绅的强烈抵制而以失败告终。为了打开传教局面,时任耶稣会东印度巡察使的范礼安于1582年在澳门颁布命令道:凡是受命于中国传教事业的耶稣会士,相对于澳门的领导,应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他下令放弃对当地教徒的 “葡萄牙化”政策,中国的教徒可以保留中国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相反,代替强迫中国教徒“葡萄牙化”的,是传教士要使自己“中国化”[]。这可以说是耶稣会“适应性传教策略”的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