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观念源远流长。据目前的考证,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组,“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2]。目前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关于舆论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3]。在中国,“舆”字的本义是为车轿。早期的《周礼疏》中有“舆人为车”一说,后来舆人之词也开始泛化,指代的对象越来越多,逐渐演化代指普通大众,“舆人,众也”正是此意。对于“论”,即为意见或观点或看法,“舆”和“论”两字组合变成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公众的意见或言论”。另一种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历史情境,认为我国古代的舆论,主要是指士大夫类可以参与国事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意见,这部分群体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4]。对于中国近代关于舆论的理解,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舆论是广大公众的意见比较一致。如康有为分析舆论,曾将报纸与舆论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认为“报开两月,舆论渐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