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主观性
在日常话语交际中说话人不仅要表达命题意义而且要表达“言者意义”,也就是语言的主观性。“什么+后续成分”表达了说话人以自身为视角,结合其认知而产生的否定性态度观点即多种情感,多为主观评价义及表拒绝的祈使义,因此,构式明确了说话人的“自我”形象,具有浓烈的主观性。“有什么好(可)vp的”进行降格否定表达时,能体现说话者的某种主观意愿,语义特征为[+主观性]。
从共时层面,也即认知语法角度来分析“有什么好(可)vp的”的构建与识解,说话人使用此否定构式激活了另一心理空间,被激活的心理空间在说话人看来是正当正好的,原来的心理空间在说话人的认知立场中是多余的、不必要的、需要被否定的,这种否定表达需要听话人付出更多的加工时间和努力才能识解,听话人进行语用推理之后才能识解出这种否定义,在两个认知立场中选择其中一个,放弃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