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 » 正文
白衣渡江
更新日期:2019-11-21     来源:收获   浏览次数:258
核心提示:《白衣渡江》为作者:陈昊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编辑老师您好,晚辈写了一部小说,尚未完稿,想发给您随手翻阅,烦请老师帮忙指点一二。

《白衣渡江》为作者:陈昊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编辑老师您好,晚辈写了一部小说,尚未完稿,想发给您随手翻阅,烦请老师帮忙指点一二。 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其实来源于一个小想法。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三国这段历史,应该来说是最广为熟知的,究其原因,《三国演义》居功至伟。但是宋代以后,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为了掩盖自己颓势,人为地将刘备蜀汉政权奉为正朔,明代成书的《三国演义》就不可避免地有“批曹向刘”的思想情感掺杂其中。于是,后世站在蜀汉角度的文学作品占绝大多数,或者说以蜀汉政权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并且拥有较高影响力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然而事实上,对于历史,添加个人情感的文学创作,晚辈以为不可,毕竟站在任何一方都对余下的一方会有所不公正。 一六年还是哪一年,也就是前几年,《大军师司马懿》第一次站在魏国视角,给人民群众展现出一幅魏国谋士的群像图,广受好评。晚辈私下以为,这本书固然属于佳品,但实则给司马懿“洗白”的倾向太过明显,且对于历史中一些轶事移花接木,对诸多谋士寿命也有不合时宜地虚构,当然,晚辈深知,这是小说允许的手法。 非常遗憾的是,站在吴国视角且有影响力的作品尚未出现。近些年,晚辈搜寻资料,翻阅史书,以《三国志集解》为蓝本细细搜寻,发现吴国的故事也值得一写,于是开始创作这部小说。 最初的打算,原本是从孙策身亡开始写起,孙权接过权柄,用一副烂牌,纵横捭阖,障百川之东向,回狂澜于既倒,这里面到赤壁之战不得不说孙权打得一手好牌,而赤壁恐怕也是人民群众最熟知的一场战争。 然而晚辈并没有选择从这里入手,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赤壁之战有太多人写过,“日光之下无新鲜事”是晚辈最开始的疑虑。“前人之述备矣”,晚辈很担心不能超过前人。另一方面,是晚辈个人的原因,晚辈自五六年前睡眠就很不好,近来气息渐弱,有些不好的担心。 与“官渡”、“赤壁”并称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夷陵之战”也很值得一写。但从某些方面考虑,我首先选择了“白衣渡江”这一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但影响力巨大的战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白衣渡江”之后,三足鼎立的状态才显现。 晚辈近几年四处求书,仔细研读了《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集解(卢弼)》、《曹操集》、《三国会要(张大可)》、《资治通鉴》、《三国食货志》、《华阳国志》、《易中天中华史卷十》等书,有一手史料,也有后人研究三国的专著,只是恨少,一人之力实在是难以寻便奇书,也希望能寻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之同志,可不得。 晚辈试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加入个人情感,用小说笔法撰写“白衣渡江”,力图还原建安二十四年波诡云谲的荆州战场。当然,其中不乏“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脍炙人口的历史片段,更力图再现另一版本“舌战群儒”,以求可读性增强。 晚辈深知,时代不一样了,愿意细细钻研读本的人越来越少,便舍弃大段景物,辅以大段对话,力求增加信息量,以对话构成权谋鬼斗。 当然,上述也只是晚辈“一家之言”,烦请老师代为批阅,不慎感激之至。现欲投《收获》,不知是否符合录用要求,望您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