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更新日期:2023-12-09     浏览次数:1
核心提示:审稿意见一、稿件概述《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作者滕达等人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肝

 审稿意见

一、稿件概述

《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作者滕达等人通过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滁州医院肝胆胰脾外科一病区的临床资料,探究了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HCC)早期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二、内容评价

选题意义明确
文章选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AFP、AFP-L3和PIVKA-Ⅱ作为肝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其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一直是研究热点。文章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为HCC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方法科学
文章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37例HCC患者和71例非HCC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AFP、AFP-L3和PIVKA-Ⅱ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严谨。

结果分析深入
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显著提高了HCC的早期检出率,且不同分期下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三种肿瘤标志物与HC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合理,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结论合理,明确指出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在HCC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这一结论不仅丰富了HCC早期诊断的手段,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三、存在问题

样本量有限
尽管文章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方法,但样本量相对有限,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可靠性。建议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研究结论的广泛适用性。

对照组设置
文章将非HCC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照组的多样性可能不足。建议在未来研究中增加更多类型的对照组,如健康人群、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等,以更全面地评估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

影响因素分析不全面
文章在分析不同因素对AFP、AFP-L3和PIVKA-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时,主要考虑了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和BCLC分期等因素。然而,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肝功能状况等。建议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

四、审稿建议

扩大样本量
建议作者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研究结论的广泛适用性。同时,可以考虑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增加对照组多样性
建议作者在未来研究中增加更多类型的对照组,如健康人群、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等,以更全面地评估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这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深入分析影响因素
建议作者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分析年龄、性别、肝功能状况等多种因素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肿瘤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优化语言表达和学术规范
建议作者对全文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优化语言表达和学术规范。特别是在引用文献和注释方面,应遵循学术研究的规范,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五、总结

《AFP、AFP-L3和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选题明确、研究方法科学、结果分析深入、结论合理且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但整体上仍是一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建议作者在后续研究中充分考虑审稿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章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提高其整体质量和学术水平。